Industry News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我国作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国家,部分地区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的双重压力。然而,各地正积极行动,通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生态保护等多举措,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榆林市为例,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22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改善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榆林市大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艾先立表示:“榆林市致力于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和水环境质量,持续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的排查与整治,确保饮水安全,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自2021年投入运行,日均处理污水超5万立方米,经过两次提标改造,出水质量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A类标准。处理后的部分污水转化为生态用水,用于城市绿化等,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广东,广东环保集团构建起“供水-治水-用水”的水循环高效利用体系。2024年6月,该集团中标汕头市潮南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超160万居民提供用水保障。在污水处理方面,截至目前,集团共投资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超200座,2024年累计处理生活污水12.63亿吨、COD削减18万吨。其下辖的湛江市广业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拥有日均6.5万吨的中水供应能力,现日均供应中水6.3万吨,每年为湛江节约657万立方米的水资源,中水广泛应用于公园灌溉、道路清洁、电厂设备冷却及生态补水等领域。
潮河作为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长119公里。为保障水源安全,丰宁县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增强生态涵养能力,2018年以来完成造林绿化90.95万亩(潮河流域23.7万亩)。在污染治理上,新建及改造污水处理厂,提升出水标准,实现潮河流域傍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搬迁重污染养殖企业,建设生物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划定化肥农药减量区。同时,借助科技手段,建立监测点位,完善可视化系统监控,推行县乡村三级河长和网格员管理机制等,使得潮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类及以上标准。
山东聊城冠县为解决企业用水与水资源匮乏的矛盾,打造了首个中水回用项目“冠县工业用水厂”。该项目投资1.4亿元,设计日处理规模7万立方米,采用特定水处理工艺,将县污水处理厂排放的中水深度净化后,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为企业开辟“第二水源地”。中水除用于企业生产,还应用于环卫清扫、景观绿化等领域。数据显示,冠县工业用水厂每年中水回用量约128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省10个大明湖的水量。这一项目不仅降低了企业用水成本,每年可为企业节省2000余万元,还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潜江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四维治理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2025年首季度监测显示,汉江潜江段、东荆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在饮用水安全保障上,强化水源地规范化管理,实现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同时,完成大量长江排污口溯源整治,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活污水处理,提升了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下属的无锡市水务集团在保障供排水安全上成绩显著。2024年11月,无锡市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北尖公园净水厂试运行,处理规模达10万吨/日,其净化处理的再生水用于公园景观湿地用水、绿化灌溉及周边河道生态补水。此外,无锡连续4年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累计改造100个项目,惠及8万余户,改造后的泵房纳入统一运维管理,保障水质安全。同时,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实现“一网管水”。
南阳师范学院流域生态安全团队二十年如一日,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面对面源污染,团队研发“生态沟渠—生态塘—人工湿地—生物拦截带”四级梯度阻控系统,在核心水源区示范应用,显著削减总氮、总磷入库负荷。还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智慧管控,开发数字孪生平台精准预警。团队技术不仅护水,还助力库区发展,通过“高程分带”修复技术打造生态屏障,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近三年相关技术推广面积达6.5万亩。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各地的实践可以看出,尽管我国水资源现状面临挑战,但通过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源地保护及科技创新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需持续加大投入,推广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