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184 公司动态 122 行业动态 62

多地发力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共筑水安全防线

时间:2025-08-15   访问量:0


    在当下,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多地区纷纷采取行动,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的有效路径,力求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


水资源保护


    榆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722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面对如此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榆林市大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污水处理方面,榆林市第三污水处理厂自2021年正式投入运行,日均处理污水超过5万立方米,主要收集处理富康路以南、上郡南路、科创新城等区域的生活污水以及现有榆林市污水处理厂的富余污水。为保证出水质量达到标准,该厂进行了两次提标改造,将原有高效混凝沉淀池升级为磁混凝沉淀池,并拆除原有设施,新建深床反硝化脱氮滤池,目前出水质量稳定达到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A类标准。不仅如此,榆林市还大力推广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水应用于城市绿化、工业冷却和农业灌溉等方面,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无独有偶,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同样在为保护水资源全力以赴。潮河作为北京密云水库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在丰宁境内长119公里,流域面积335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0.94亿立方米,占密云水库入库量的14%。为护好这一泓清水,丰宁系统推进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在生态涵水方面,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措施,增强潮河流域的生态涵养能力。自2018年以来,丰宁完成造林绿化90.95万亩(潮河流域23.7万亩)、森林抚育46.32万亩(潮河流域4.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13%;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生态修复等工程,综合治理面积182.7平方公里;实施潮河“一主四副”改造工程,对潮河县城段主河道及4条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提升水岸环境。目前,全县森林每年可涵养水源8.68亿立方米,年减少淤积泥沙量0.15亿吨。

    在污染治理环节,丰宁新建一座日处理3万吨污水处理厂,并对原有日处理2万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出水标准提升至京标一级A。同时,在潮河沿线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12处,日处理污水3200吨,实现潮河流域傍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此外,丰宁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搬迁潮河干流重污染养殖企业12家,实现潮河沿岸500米无养殖;建设年处理能力5万吨华电生物质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粪污资源利用率90%以上;科学划定潮河流域化肥农药减量区,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总量较2018年下降21%以上。并且,丰宁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对水资源精准监测、分析和管理,通过实施监测能力提升及智慧化建设项目,建立监测点位23个,持续开展总氮监测,精准获取流域总氮变化趋势;建设潮河可视化系统监控点位70处,对重要点位实时监管,实现智慧巡河信息化管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潮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国家地表水二类及以上标准。


水资源保护


    除了上述地区,各地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上均各显神通。北控水务通过智慧化运营、污水资源化利用、低碳工艺革新等技术手段,探索科技赋能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其在绵阳塔子坝污水处理厂,将数字化技术与污水处理深度融合,实现污水处理工艺的高质量自动运行,夜间应急次数大幅降低,设备程控率显著提升。在银川,第一再生水厂借鉴“双首层”设计理念,采用半地下式建筑形式,将污水处理核心工艺段池体顶部设计为开放式生态景观公园,公园内全部绿化以及水系都采用再生水作为浇灌和补充,实现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共荣共生。在枣庄市薛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应用BE-Fenton高级氧化工艺包后,COD去除率达40%-60%,相比常规技术运行成本降低30%-50%。

    广东省环保集团构建起“供水-治水-用水”的水循环高效利用体系,从自来水供应的民生保障,到污水治理的生态修复,再到中水回用的资源再生,全面发力。其所属广业环保中标汕头市潮南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为超160万居民提供用水保障。在污水治理方面,通过数字化运营平台赋能,对生产运行全系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截至目前,环保集团共投资建设运营污水处理厂超200座,遍布省内外16个地级市、56个县(区),服务约3000万人口,2024年累计处理生活污水12.63亿吨、COD削减18万吨。在中水回用业务上,环保集团供应的再生水广泛应用于湛江滨湖公园灌溉、湛江大道道路清洁、调顺岛电厂设备冷却以及南柳河生态补水等多个领域,下属湛江市广业生态环保有限公司拥有日均6.5万吨的中水供应能力,现日均供应中水6.3万吨,每年为湛江节约657万立方米的水资源。

    无锡市首座地下污水处理厂——北尖公园净水厂,将所有污水处理设施置于地下,用地面积不到同规模地面污水处理厂的一半,释放出4万平方米的绿地景观,实现“一地两用”,且地面无噪声、无异味,有效消除“邻避效应”。该厂处理规模达10万吨/日,经净化处理的再生水用于北尖公园景观湿地用水、绿化灌溉及周边河道生态补水等,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同时,无锡市水务集团积极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自2021年起,连续4年将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4年累计改造100个项目,涉及95个小区,惠及用户8万余户,改造后的泵房纳入统一运维管理,保障“从源头到龙头”的“最后一公里”水质安全。此外,中桥水厂经过智慧化升级改造,实现净水药剂投放的全过程无人干预,药剂使用量降低5%,实现降本增效,“中桥水厂智慧管控平台”入选中国通信工业2024数字技术示范项目,无锡市水务集团运营服务信息中心的电子大屏实现“一网管水”,推动供水作业向“远程管控”转变,提升水务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水资源保护


    南阳师范学院流域生态安全团队二十年如一日,守护南水北调水源地。面对水源地严峻的面源污染,创新研发“生态沟渠—生态塘—人工湿地—生物拦截带”四级梯度阻控系统,显著削减总氮、总磷入库负荷。同时,研发低碳污水处理装备,利用光伏物联网技术,大幅降低分散农村污水处理成本并实现年碳减排40万吨。团队构建空、天、地立体监测网智慧管控,建立水库氮磷循环基因垂直分布解析方法与微生物完整性评价体系,形成多维诊断技术,并联合开发数字孪生平台精准预警。团队技术不仅护水,还助力库区发展,“高程分带”修复技术打造中山杉生态屏障,推广“养殖—发酵—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带动农户增收,近三年相关技术推广面积达6.5万亩。

    白银市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调发展。2024年,全市地表水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白银市创新构建水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出台相关管控目标和指标评分方法,对工业废水排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关键环节实施动态考核。聚焦工业园区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排查化工园区及工业园区问题并完成部分整改,对重点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月监测、月通报”,入河排污口整治率达100%,建立“审批—监测—执法”闭环管理机制。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依托相关平台实现水源地环境管理台账数字化、监测评估常态化。2024年争取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实施生态修复及水源保护项目,2025年首批中央资金将投向相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计划实施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再生水资源利用工程(一期),将进一步形成城区水系多源互补格局。

    南阳市白河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项目总投资13.14亿元,设计污水处理规模20万吨/日。目前,厂区内主要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均已完成施工,整体工程量完成53%,累计投资达5.2亿元。项目建设方多措并举,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方面,优化结构分仓方案,采用跳仓法施工,减少竖向施工缝及变形缝,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借助BIM技术开展分析模拟,优化资源配置。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同步推进,跨河管道跨白河段管线已施工完毕,进尾水管线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预计项目将提前3个月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年底实现通水试运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南阳市现有污水处理能力,改善白河南区域的水体环境。

    中科蔚蓝提醒您:各地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际行动,在提升水质、保障居民用水安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与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完善相关机制和技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守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上一篇:水资源现状:挑战与应对并存,多地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