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全面的水资源“画卷”。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与此同时,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相对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泉水流量有所增大。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为3648.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6%;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16.4%;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6.4%。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虽有增加,但用水效率却在稳步提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成为水源结构优化的一大亮点。2024年,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51.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4.3%,相比2023年增加了39.3亿立方米。这表明我国在拓展水资源利用途径方面正不断取得新进展。
尽管如此,我国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从地域上看,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旧突出。以甘肃为例,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长期制约着当地发展。然而,甘肃积极应对,通过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不断完善区域性供水网络体系,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其中,引洮供水工程堪称典范,作为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它解决了近60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彻底改变了当地百姓靠天吃饭、饮用高氟水苦碱水以及“肩挑畜驼”运水种地的历史。
在污水处理领域,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重庆,近期强降雨频发,重庆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负责的814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挑战,企业迅速行动,通过提前制定应对策略,组织人员对生产设施、供电设备进行全面巡检,加大对低洼地带等重点部位的风险排查,及时清淤清障,同时密切关注水质变化,科学调整工艺运行参数和药剂投加比例,全力保障了污水处理厂在极端天气下安全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排放。
再看广州南沙的四涌西污水处理厂,其凭借技术创新和良好运行成效入选《2025年度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该厂位于广州南沙生物谷,纳污范围广泛,肩负着处理工业废水及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的重任。为应对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混合处理的难题,广业环保集团创新打造“2+1”城镇污水治理模式,引入“动态余量-实时配比”控制逻辑,实时计算生化系统污染物容纳余量,动态调整两种污水进水量配比,显著提升了工业废水接纳比例和处理系统稳定性;同时构建“数据—模型—设备”一体化智能闭环,实现从水质异常识别到药剂投加量自动调整的全流程智能化闭环控制,降低了生化系统运行风险。此外,还形成“厂—企—政”协同新模式,实现了水质净化、生态修复和智慧管理的“三效合一”。
放眼国际,全球水资源问题同样不容乐观。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瑞士冰川监测项目数据显示,仅去年瑞士冰川面积就减少了2.5%;欧盟水资源状况报告显示,欧盟地区仅有39.5%的地表水体达到“良好的生态状况”,化学物质汞及其他有毒污染物扩散成为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美国环境保护署调查数据显示,全美又有覆盖超1100万人的2394个地点饮用水中发现一种或多种有机氟化物,众多美国人面临饮用水被污染风险。
中科蔚蓝提醒您:我国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虽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挑战依旧重重。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调配,持续提升节水意识和用水效率,加大污水处理技术创新和设施建设投入,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水资源治理合作,共同应对水资源危机,守护好这一珍贵的生命之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