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立方米。尽管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但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达61.6%,用水量为3648.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16.4%;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6.4%。在供水方面,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比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4.3%。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虽仅增加21.5亿立方米,但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这反映出在水资源利用上,生态补水的需求在提升,也侧面显示出生态用水的紧张状况。
在污水处理领域,各地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模式。四川省巴中市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因地制宜全域推广资源化利用优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占比达到69.8%,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惠及农户31万户110余万人,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巴中市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分区分类确定治理模式,如在城镇周边有条件的地区,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管网;在一般聚居区,因山就势设置处理单元,采取重力自流,推广“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有效降低了治理成本,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海南省三亚市通过“体制改革+资源化利用”,扭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面临的“晒太阳、标准高、费用高”等被动局面。三亚市印发《三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建管养体制改革方案》,建立“投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将厕改、粪污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等一体化治理。同时,针对全市各农村差异化极大的特点,采用“一村一策”,提出符合三亚农村特点的资源化利用工艺路线,先后打造上塘村、安罗村等样板示范点,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营成本,获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在工业污水处理技术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发的多项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工业及园区废水总氮达标升级改造技术,利用碳源精细化分配原理,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基础上提升总氮脱除能力,可显著降低改造和运行成本,已应用于石家庄东华金龙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总氮脱除提标改造工程等项目。基于原位氧化吸附的工业废水升级改造技术,针对工业废水生化出水中COD的深度去除,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现有设施改动小、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成功应用于乌海焦化废水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改造等项目。
然而,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2024年全国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但农业用水占比过大、用水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建不起、用不起、管不好”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护对策上,虽然各地采取了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水源保护等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关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携手合作,持续加大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领域的投入与创新,共同守护珍贵的水资源。
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