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降水量、水库蓄水、地下水水位等核心指标均呈向好态势。但同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典型案例揭示,污水直排、处理设施滞后等问题仍在侵蚀水资源安全,水资源保护正处于"总量充裕与局部恶化"的双重考验中。

数据层面的积极信号尤为显著。202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7.7毫米,较多年均值偏多11.4%,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协同改善,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用水效率持续优化,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0,农业用水量同比减少24.0亿立方米,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初显。
然而,污水治理的短板却成为水质改善的"绊脚石"。2024年5月中央督察组发现,九江市某泵站距长江干流不足3公里,年内已直排污水26.6万吨,其中氨氮浓度超标12.2倍。上海市2023年直排长江污水超3500万吨,371座防汛泵站中有124座存在雨季排污问题。昆明市某隧洞日均直排13万吨生活污水,导致螳螂川水质长期处于V类以下,凸显部分城市管网建设滞后的共性难题。

农业与工业领域的污染问题同样突出。四川某养殖合作社通过私设管道排放养殖污水,三次污染饮用水水源,造成乡镇断水数月,最终企业被处罚金40万元,负责人获刑四年。而湖南省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达标率仅25.1%,怀化市甚至编造虚假数据应对考核,反映出治理责任落实的漏洞。
破解困局的创新实践正在涌现。宁乡经开区开创啤酒废水资源化模式,推动某啤酒与污水处理厂建立合作,企业年节约治污成本24万元,污水厂减少碳源投入费用6万余元,实现"企业降本、环境提质"的双赢。农村治理领域,四川巴中市推行"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小三园自用+林地共用+氧化塘备用"三级处理,使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达80%,户均建设成本仅2500元。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数据显示,2024年已完成94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较上一轮减少6.8%。但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仍需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正如督察通报所警示,唯有将管网改造、设施建设与精细化监管相结合,才能让"总量优势"真正转化为"水质优势",筑牢国家水资源安全防线。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