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2025年6月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m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回升。这份数据勾勒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态势,但同期发生的多起水污染事件与区域治理差距,仍揭示出水资源安全保护的任重道远。

水资源利用结构正在优化调整。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m³中,农业用水占比61.6%,较上年减少24.0亿m³;而生态环境补水量增至381.8亿m³,同比增加27.7亿m³。用水效率持续提升,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不断提高。非常规水源供水成为重要补充,全年供水量达251.6亿m³,占比提升至4.3%,地下水源依赖度则持续降低。
污水处理能力的提升是水环境改善的关键支撑。2024年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5.8%,日处理能力突破2.5亿吨,覆盖人口超9亿。技术创新正在重塑污水处理模式:杭州某污水厂构建“水-泥-气-热”循环体系,污泥焚烧发电驱动再生水生产,2024年资源化收益占总运营收入的35%;北京某再生水厂应用厌氧氨氧化技术,实现脱氮效率与节能降耗的双重突破。

但治理不均衡与污染风险仍不容忽视。区域差距尤为明显,东部江苏、浙江等地污水处理率超97%,而甘肃、青海等西部省份仅为85%左右。更严峻的是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威胁:2024年5月,安徽滁州某公司因火灾导致污染物外泄,污水入河造成滁河流域大量鱼虾死亡,暴露处置流程中的监管漏洞;同年,山西某能源公司偷排260余吨高浓度污水至黄河支流沁河,造成1738.76万元生态损失,7名责任人被追究刑责。
制度与技术的协同正在构建防护网。“河长+检察长”机制在黄河流域落地见效,沁源县通过行刑衔接机制推动企业承担生态赔偿,并建立常态化防控体系。政策层面,《“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规划》明确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35%以上的目标,上海、北京等地通过绿色债券、使用者付费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本质是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当前我国既拥有降水量偏丰、蓄水稳定的自然基础,也具备技术升级、效率提升的发展动能,但区域失衡与污染风险仍需警惕。唯有持续强化技术创新、补齐监管短板、缩小区域差距,才能让“清水长流”真正成为民生福祉的底色。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