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水库蓄水稳定,水资源家底呈现积极态势。但同期曝光的多起污染案件与治理实践表明,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仍需在机遇中破解挑战。

数据背后藏着结构优化的积极信号。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61.6%,较上年减少24.0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9.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4.3%。用水效率持续提升,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0,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现。水利部同步推进94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4.1万座小水电站落实生态流量泄放,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
但污染风险仍是水资源安全的"心腹之患"。2025年曝光的案例揭示了隐蔽性污染的危害:自贡市"2・28案"中,某能源公司200吨废乳化液被非法倾倒,COD浓度超标520倍,责任人获刑三年三个月并处罚金;广西来宾某养殖场因不正常运行处理设施,排放尾水总磷超标12.5倍,导致周边水潭污染,企业被罚款50.5万元且面临生态损害赔偿。更令人警惕的是,内江市某企业通过隐蔽管道排放含氟废水,污染物浓度高达15600mg/L,涉嫌刑事犯罪。

污水处理升级正成为破局关键。青岛市某水质净化厂的建成运行提供了范本:这座全地下设施处理规模达5万吨/日,采用A/A/O/A+MBR工艺,出水达地表水准Ⅳ类标准,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5万吨,再生水用于绿化、河道补水等多场景。截至2024年底,青岛13座污水厂完成提标,准Ⅳ类处理能力达193.1万吨/日,占总量76.29%。这种"地下建厂、地上公园"的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民生价值的统一。
从国家层面看,系统治理正在深化。水利部推进88条母亲河湖复苏行动,永定河连续4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根本扭转;同时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价值实现机制,19条小流域生态产品交易金额近10亿元。而群众举报与执法联动的成效显著,自贡市对提供污染线索者奖励1万元,彰显全民共治力量。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从来都是"国之大者"。当前,在总量充裕的表象下,污染防控、效率提升、结构优化的三重任务仍需攻坚。唯有持续强化刚性约束、深化技术创新、激活全民参与,才能让"水清岸绿"的生态图景真正落地生根。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水资源治理:在平衡中探寻永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