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这份数据传递出积极信号,但5928.0亿立方米的年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比仍达61.6%,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仅占4.3%,揭示出水资源保护与污水治理仍需突破的瓶颈。从南水北调水源地到江南工业城,各地正以精准实践探索破局之道。
源头守护是水资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河南淅川,近3000名专业护水队员常年坚守400多平方公里库区,1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每4小时上传一次数据,确保入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当地创新的“河长+警长+检察长+林长”联防机制,联合豫鄂陕三省开展联动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行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在这里得到生动诠释:渔民转型发展柑橘种植、柳编等绿色产业,仓房镇3万亩柑橘让2000户年均增收5万元,实现了“水清民富”的双赢。
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成为节水开源的关键抓手。浙江杭州某污水处理公司以技改破解行业痛点:针对萧棉路污水管堵塞难题,采用非开挖短管置换工艺,既解决管道缺陷又避免交通干扰;某水处理厂通过膜扩充技术强化除臭,临江某水处理厂增设次氯酸钠投加系统,确保排放水粪大肠菌群数达标。江苏常州则构建起系统治理体系,全国首创的管网低水位运行模式让管道保持“饥饿感”,厂站网“互联互通”实现污水灵活调度,2023年再生水回用比例达25%,高铁新城某项目年减碳8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常州将污水泵站变身“多功能书房”,让治污设施融入民生场景,潜移默化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制度保障为治理实践筑牢根基。2024年底施行的《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办法》明确新区雨污分流要求,鼓励再生水纳入统一配置;《威海市污水排水管理办法》则细化设施管护责任,划定保护范围并明确法律责任。这些法规与水利部推动的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形成合力,2024年丹江口库区已完成29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目标2025年前新增治理面积1810平方公里以上。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保护从来不是单一战场。从淅川的水源守护到萧山的技术革新,从常州的系统治理到多地的制度完善,实践证明:唯有坚持“源头防控—过程治理—制度保障”全链条发力,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当每一滴清水都得到精心呵护,每一方污水都实现有效净化,“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图景方能永续铺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