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276 公司动态 184 行业动态 92

全球水危机下的中国治理答卷:水质与水效双提升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5-09-02   访问量:1007

   

    联合国《2024年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显示,全球22亿人无法享有安全管理的饮用水服务,35亿人缺乏安全管理的卫生设施,约一半人口至少在部分时间内经历严重缺水。这一严峻背景下,中国水利部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却传来积极信号: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超过90%,达到90.4%,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在资源约束与发展需求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如何实现水质改善与用水效率的同步提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与数字赋能的多轮驱动,一幅水资源可持续治理的中国图景正逐渐清晰。


高标准.jpg


    失衡的水账本:全球危机与中国突围

    全球水资源危机正以更严峻的态势显现。2002至2021年间,全球超过14亿人受干旱影响,2022年约四分之一人口面临"极高"的用水压力。世界资源研究所预测,到2050年受缺水问题影响的城市人口将从2016年的9.3亿增长到17至24亿人。更令人担忧的是,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引发地区冲突的潜在导火索,全球约40%人口生活在跨境河湖流域,但仅有五分之一的国家签订了公平协作管理协议。

    中国水资源治理呈现出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的双重特征。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与2023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反映出用水结构的绿色转型。在效率提升方面,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0。

    区域治理成效尤为显著。宁夏回族自治区2024年获评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优秀等次,其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30.8%,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64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6,农业用水占比从历史峰值93%降至80%。而经济发达的浙江省通过二十年系统治理,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跃升至97.0%,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

    城乡差距仍是突出挑战。2024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4.8%,虽较往年有显著提升,但与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陕西省通过实施"乡村更美丽"攻坚行动,新增完成1245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和49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但这样的进展在全国范围内仍属凤毛麟角。如何将城市治水经验有效下沉至农村地区,成为实现全域水环境改善的关键课题。


寻找水资源图片 (6).png


    技术破局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

    污水处理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水质改善提供了核心支撑。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BR-DF组合污水处理技术"展现出卓越性能,该技术入选2022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在首都水系、滇池流域等重点区域广泛应用。以北京翠湖新水源厂为例,采用该技术后,出水COD均值仅为5.0mg/L,氨氮0.053mg/L,总磷0.034mg/L,远优于常规排放标准,每年为翠湖湿地提供大量高品质生态补水。该技术运行压力低于0.40MPa,水回收率超过90%,吨水处理成本控制在1.8元,实现了高效与经济的平衡。

    制度创新让生态价值转化成为可能。浙江省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探索出多条可行路径,2024年9月,开化县马金溪下淤村区块300亩水域和德清县张陆湾村洛漾半岛区块岸线资源经营权,分别以500万元和550万元成交,成为全国河湖生态产品交易首单。更具突破性的是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于2024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水利基础设施REITs从"0"到"1"的突破,为大型水利设施市场化运营开辟了新渠道。

    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完善。淳安县与建德市开展的千岛湖优质水资源区域间水权交易,有效提升了水资源配置效率和用水效益。常山县创新推出"幸福河湖贷",利用山塘水库经营权、水资源使用权进行融资,实现水利资源变资金、资产变资本的转化。2024年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共开展水权交易11312单,交易水量达13.7亿立方米,水资源的商品属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协同治理机制日益成熟。浙江省南浔区通过水域指标化管理改革,将涉水项目审批时间从平均45天缩短至20天,大幅提高了行政效率。嘉善县建立"水生态修复+碳汇交易"机制,完成全市首笔水生态修复项目碳汇交易。乐清市、磐安县等地先后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


寻找水资源图片 (4).png


    数字治水与未来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水资源监管模式。云南省水文局楚雄分局引进的"AI数智员工"系统,将AR增强现实与AI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实现了水文监测从人工值守向智能监管的转变。该系统具备全天无休的数据采集、分析和预警功能,能实时监控水位、流量、雨量等关键指标,一旦超过安全范围立即发出警报。在汛期,指挥中心可通过AR可视化技术直观掌握各站点情况,将复杂数据转化为图像化报告,显著提升了应急决策效率。这种模式已在云南省全省推广,为水利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非常规水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3%,较2023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为212.2亿立方米,增加34.6亿立方米,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补充。浙江省通过"五水共治"等行动,累计治理河流4.9万公里,贯通滨水绿道1.1万余公里,串联起4419余处滨水公园和亲水节点,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实现了水资源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面向未来,水资源治理仍面临多重挑战。联合国报告警告,即使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限制在1.3至2.4摄氏度的乐观情况下,到2050年仍将有10亿人面临极大的水资源压力。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干旱、洪涝事件频发,将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中国虽在"十四五"水资源指标上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农村水环境治理、跨境流域协作、节水技术推广等领域仍需持续发力。


寻找水资源图片 (3).png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提出的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的目标,需要技术创新、制度保障与公众参与的协同推进。从浙江的生态产品交易到云南的AI监测,从碧水源的污水处理技术到宁夏的节水灌溉,中国正通过多元化实践探索水资源可持续治理的有效路径。在全球水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这些探索不仅关乎中国自身的水安全,更为世界水资源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上一篇:全球水危机下的中国治理答卷:从水质改善到系统重构

下一篇:全球水危机加剧与中国治理成效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