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160 公司动态 106 行业动态 54

水资源现状与保护:多地积极行动,守护碧水清流

时间:2025-08-05   访问量:0


    近期,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然而,即便整体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各地正积极探索有效举措应对挑战。


水资源保护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比最大,达61.6%;工业用水量占16.4%;生活用水量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占6.4%。在供水方面,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4.3%。值得注意的是,与2023年相比,虽然用水总量增加21.5亿立方米,但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而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立方米,水源结构呈现优化趋势。

    在污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实践中,各地亮点频出。山西省自2023年6月启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计划通过三年实施285个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截至今年7月5日,285个工程已全部开工,完工率69.5%。在运城市新绛县万安村,新建的污水处理站解决了村庄“污水遍地流”的问题,处理后的水回流到改造的池塘,用于百姓日常浇菜等,池塘周边也成为村民消暑休闲场地。介休市义安镇中街村则将黑臭水体经处理转化为中水资源,1万立方米容量的中水蓄水池不仅与新建的篮球场、绿化广场相得益彰,还通过铺设中水回用管网,应用于村庄周边绿化灌溉及7家工矿企业生产补水。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浑浊污水经预处理、生化反应和消毒等环节,转化为清澈见底的达标净水,日均污水处理量达4000吨到5000吨,解决了养殖、屠宰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汾河支流磁窑河的突出问题。

    河南省漯河市同样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成绩显著。今年1至6月,该市8条国省控河流月综合达标率95.8%,位列全省第5位,沙河、澧河稳定达到Ⅱ类水质,另有5条河流达到Ⅲ类水质。漯河市通过多管齐下推动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先后出台多项水污染防治相关条例,完善立法保障体系;制定《漯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奖惩办法》,强化水环境质量考核讲评;开展污水治理“四个专项行动”,凝聚多部门合力攻坚水生态环境难题;积极谋划水污染防治项目,为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项目支撑;推动“美丽河湖”创建与保护工作,沙澧河(城区段)等多地先后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水资源保护


    在四川省南充市,当地始终把乡镇、农村污水治理作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资金7.65亿元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等工作。目前,嘉陵江干流常年保持Ⅱ类水质,12个国省考核断面、9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45个市考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106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全市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15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5.8万吨/日,85%的建制镇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8%。

    山西省长治市近日有两个污水处理重点项目开工,包括滨湖生态新区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特许经营、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及水质提升工程。其中,滨湖区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将建设全市首座半地下式生活污水处理厂,预计年处理生活污水超1000万吨,再生水超700万吨,再生水将供给周边电厂、钢铁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主城区污水处理厂设备更新及水质提升工程完工后,出水水质将提升至“国标一级A+地表三项IV类水”标准,对改善漳泽湖、浊漳河流域水质意义重大。

    在贵州省仁怀市,随着白酒产业的快速发展,赤水河曾面临严重污染。当地自2021年实施白酒产业综合治理,通过“三个一批”综合整治,白酒企业数量从1925家减少到868家。同时,构建“厂内治理+大企业独立治理+分布式片区治理”综合治污体系。对于偏远或规模大的酒企,鼓励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引导24家酒企自建污水处理厂。例如贵州无忧酒业投入4000余万元自建污水处理厂,委托第三方运营并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不仅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还探索中水回用,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此外,仁怀市投入约21亿元建成8座集中连片式白酒废水处理厂及配套设施,并对其进行改造提升,实现全域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有效保护了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尽管各地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水资源安全问题依旧复杂严峻。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调配,加大污水处理技术创新与设施建设投入,强化公众的节水与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守护好珍贵的水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上一篇:水资源安全警钟敲响:现状、挑战与应对

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