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尽管总量有所增加,但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问题依旧严峻,不容小觑。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高,达61.6%,为3648.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16.4%;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6.4%。在供水方面,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比最大,为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4.3%。虽然用水效率稳步提升,且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但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依然威胁着水资源安全。
在污水处理领域,多地积极行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渭河之畔的华阴环保公司,其运营的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覆盖华阴城区及华山景区约20平方公里,惠及众多居民和游客。该厂采用多级多段“AO工艺+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处理工艺,水质合格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5%以上。2024年提标扩容改造工程竣工后,污水日处理能力从原来的2万多立方米跃升至3.5万立方米,还计划向相关发电厂提供中水作为工业用水。经其处理后的水排入长涧河,使得这条曾因接纳城市污水而水质恶化的渭河一级支流逐渐恢复生机,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而在安溪,县城管执法局将城市污水处理作为重点工作。通过创新采用“微顶管”工艺加速管网改造,减少对路面的影响,计划今年建设和改造污水主管、支管51公里以上。同时利用智慧化管控手段,将全县排水管网纳入实时监管,系统提升管网收集、处理效能。2024年以来,新建改造污水主管和支管158公里,完成投资8.82亿元,6处黑臭水体得以消除,污水集中收集率等关键指标显著提升。
不过,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水资源保护方面,非法取水、浪费水资源等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崂山区大崂村有村民擅自将自用井水商业化售卖,破坏地下水资源平衡。另外,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用水被挤占,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在污水处理方面,一些老旧城区管网老化、雨污混流问题严重,改造难度大、成本高。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存在污水直排现象,对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像通济堰(虞石桥电站段),由于养殖污染、生活固废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污水直排等问题,致使该水域断面水质长期不达标,且15年未得到有效解决。
为应对这些挑战,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有效措施。高台县水务局构建起权责清晰、程序严密、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通过建章立制,制定多项配套制度,细化执法环节流程,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强基赋能,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与多部门建立“联学共建”机制,打造专业执法队伍;创新机制,建立“水务+公安+检察+法院”联动执法机制,推行“执法+服务”模式,搭建“智慧水务”监管平台,形成协同共治新格局。
在司法保障层面,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发力。如四川检察机关针对通济堰水环境问题,以事立案,抽调多单位干警组成专案组,通过调查取证,厘清各部门职责,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8件,制发检察建议7件,推动通济堰流域水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相关部门累计投入1500万元用于环境修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出建筑工地违法取水线索,督促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规范建筑工地取用水行为。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虽然目前在水资源总量、污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面对复杂的挑战,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一方面,要持续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严格执法,打击各类违法用水行为,推广节水技术与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监管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污水处理项目,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守护好珍贵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