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全部 108 公司动态 72 行业动态 36

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中国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

时间:2025-07-02   访问量:1002


    近年来,中国以国家战略为引领,通过政策创新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在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从北方工业城市的污水再生利用到南方水乡的流域综合治理,从工业废水零排放实践到农村黑臭水体攻坚,一系列典型案例展现了“人水和谐”的生动图景。


水资源保护


    一、顶层设计引领河湖长制激活治理动能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河湖长制作为破解水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在苏州,2024年通过深化河湖长制改革,8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98.8%,长江干流苏州段稳定保持Ⅱ类水质,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该市创新“人人河长工作法”,建立“低空+AI”巡检模式,全年各级河长巡河23.2万次,解决问题2.8万个,推动2500余条幸福河湖建成。

    深圳茅洲河治理堪称流域综合治理典范。这条曾被称为“珠三角污染最严重河流”的水体,通过全流域截污、生态修复和产业升级,2023年干流平均水质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沿岸建成105公里碧道,吸引皮划艇队入驻培训,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创新走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特别点赞:“茅洲河不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百姓口碑。”

    二、技术革命赋能污水变废为宝的产业实践

    在水资源匮乏的山西太原,科技创新正在改写城市用水逻辑。通过构建“污水收集-深度处理-循环利用”全链条,太原7座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污水118万吨,再生水回用率超25%。晋阳污水处理厂采用地下式设计,通过20多道工序将污水转化为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的再生水,其中部分高品质再生水被输送至20公里外的清徐经济开发区,使企业用水成本下降30%。更具突破性的是,污泥经“碱性热水解处理”后,不仅实现病原菌灭活,还可生产蛋白浓缩液有机肥,每吨最高售价1500元,形成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循环经济链。

    工业领域的零排放实践同样亮眼。河北涿州热电通过“梯级利用+膜浓缩+盐结晶”技术,连续三年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年节约自然取水90万-100万吨。广西凌云县针对桑蚕产业高浓度废水难题,中广核环保采用“电氧化+”短流程工艺,在仅300平方米空间内建成处理设施,使废水处理后稳定达标,为山区特色产业发展破除环保瓶颈。


水资源保护


    三、系统治理突破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攻坚

    在长江经济带,马鞍山通过“治水、治污、治岸、治渔”四位一体推进,2024年上半年国控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5.83%,长江干流马鞍山段稳定保持Ⅱ类,鱼类资源密度较禁渔前增长2倍。湖北构建“空天地水”智慧监管体系,丹江口水库水质连续10年保持Ⅱ类以上,黄柏河流域Ⅱ类水质达标率提升16.78%。

    农村污水治理正从“点上突破”转向“全域覆盖”。广东韶关通过“中央资金+专项债”多元投入,农村污水治理率达90.8%,翁源半溪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使昔日臭水沟变为生态菜园,带动乡村旅游兴起。安徽桐城将农村污水治理与改厕、农业灌溉结合,在龙眠河治理中引入“水韵模式”,获7000万元中央资金支持创建国家级幸福河湖。不过,部分地区仍存在治理短板,如重庆万州区瘦畔河因管网破损、生态补水不足等问题出现水质反弹,当地正通过拆除坝体、建设共享洗衣台等措施进行整改。


水资源保护


    四、区域协同共治跨省流域治理机制创新

    黄河流域通过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5年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公里,2023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91%,整体水质为优。在长三角,江浙沪联合打造“青昆吴嘉跨界河湖共保联治”机制,淀山湖“一湖一策”计划启动实施,太浦河跨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完善。湖北与湖南、江西完成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结算,武汉向孝感支付61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开创上下游协同治理新范式。

    中科蔚蓝提示您: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共识:当政策决心与技术创新深度融合,当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形成合力,曾经被视为发展桎梏的环境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水患”到“水利”,从“治水”到“智水”,中国正以系统思维书写人水和谐的时代答卷,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东方智慧。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上一篇: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

下一篇:中国系统性治水与科技赋能实现污水治理与水资源保护双赢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免费通话

24小时免费咨询

请输入您的联系电话,座机请加区号

免费通话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