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水利部2024年发布的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25782.5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6%,而同年全国用水总量达5906.5亿立方米。一边是资源禀赋的刚性约束,一边是治污减排的持续攻坚,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正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政策驱动与技术创新成为破局核心动力。
水资源供需矛盾与污染治理压力并存构成当前基本盘。从结构上看,农业用水占比仍达62.2%,但较2022年减少108.9亿立方米,显现节水成效;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至212.3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3.6%,但与水资源优化配置需求仍有差距。污染治理领域同样喜忧参半:2020-2024年全国河流I-III类水质断面占比从68.9%升至87.4%,劣V类断面占比降至0.2%,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治理等短板依然突出。
司法亮剑与技术创新成为治污攻坚的重要支撑。2023年8月,山西某能源公司趁暴雨偷排260余吨高浓度污水至黄河一级支流沁河,造成1738.76万元生态损失。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后,7名责任人被判刑,企业承担全部修复费用,更推动建立"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正面突破同样亮眼:重庆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智慧化方案,上海某污水处理厂应用先进电气化控制设备,实现节能增效;工业领域推广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大幅降低了高浓度废水处理成本。
系统治理理念正在重塑水资源保护格局。永定河流域通过"四水统筹""五库联调",累计生态补水48亿立方米,实现断流26年后连续5年全线贯通,Ⅲ类以上水质河长占比达93.7%。太湖流域则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监管体系,结合人工湿地技术提升再生水品质,为流域治理提供范本。农村治理也探索出新路径,广元市采用"沼气池+旧粪坑"模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助力全国农村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5%以上。
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治理提供制度保障。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重点流域保护机制,住建部等五部门推进"厂网一体"运维模式,专项资金向管网补短板倾斜。《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和黑臭水体,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
中科蔚蓝提醒您:当前,水污染治理仍面临技术装备参差不齐、企业应收账款压力等挑战。业内专家指出,需持续推动水处理技术向资源化、低碳化转型,深化PPP新机制衔接,通过政策组合拳激活市场活力。随着88条河湖复苏行动取得成效,74条河流实现全线贯通,我国正以系统思维破解水资源难题,在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中迈向水安全新境界。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