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近日,水利部发布了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相对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泉水流量有所增大。全国用水总量比2023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稳步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水源结构不断优化。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问题依旧不容忽视。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从用水结构来看,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达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占6.4%。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增加21.5亿m³。在供水方面,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比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4.3%,且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较2023年增加了39.3亿m³。
在节水方面,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水利部发布的《中国节约用水报告2024》显示,2024年全国节水水平进一步提升。用水总量强度双控持续深化,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按可比价计算分别较2023年下降4.4%和5.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0。行业领域节水成效显著,全国农业用水量较2023年减少24亿立方米,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35.8万亩;工业用水量虽较2023年增加0.8亿立方米,但其中火(核)电工业直流式冷却用水量较2023年减少12.5亿立方米。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尤为突出。宁夏地处西北内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59方,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2,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赖国家限量分配的过境黄河水。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一管到底”机制,取水量60.87亿立方米,控制在国家年度分配指标内,其中非常规水利用量达3.8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长56%,用水结构持续优化。宁夏还完成全国跨省域水权交易第一单、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创新“金融+水资源”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发放用水权质押贷款。通过实施全领域节水,宁夏2024年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30.8%、10.1%,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污水处理及水生态治理领域,各地也积极行动。兰州市全面推进重点支流治理和水生态环境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实现黄河(兰州段)水质持续改善。通过狠抓工业、城镇生活、农业面源等重点领域水污染防治,全市废水重点排污单位均建成废水处理设施,其他涉水企业也实现监管全覆盖。同时,高效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已完成各类入河排污口整治3014个,占总数的99.7%。最终使得黄河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样为100%,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成功实现一河净水送下游。
汤南镇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65名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化身“政策讲解员”,走村入户转变村民思想,使村民从“我不建”转变为“我要建”。县人大代表协助施工队规划管网铺设,镇人大代表定期督查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汤南镇已开工自然村数23个,建成污水收集管网48公里,7个自然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昔日污水横流的沟渠正逐渐变回清澈小溪。
金湾区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采取因地制宜的模式,取得显著进展。红旗镇三板村广生一队新建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提升,南水镇荷包新村完成污水管网清淤,平沙镇涉农社区新增收集管网。全区已建成污水收集管网305公里,一体化处理站点23座,日处理规模达2240立方米,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
高台县红崖子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多举措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通过立体宣传提升群众意识,设施改造提升供水处理能力,水质检测确保饮水安全,数字转型提升服务质效,机制创新强化长效监管,全面推动人饮工程饮水安全提质增效,使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5%以上,故障响应缩至40分钟内。
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今年内正式投运。该项目总投资7.39亿元,投运后每日可生产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每年节约利用水资源超1000万吨。其污水处理工艺先进,将整合区域内众多企业污水,使区域再生水回用率突破40%,既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又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中科蔚蓝提醒您:虽然我国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水资源安全问题仍然严峻,节水与治污工作任重道远。未来,需要各地继续探索创新,加大投入,加强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与治理的良好氛围,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