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水资源状况呈现出复杂态势。一方面,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水资源条件;另一方面,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需持续发力应对。
水资源现状:总量增加,结构优化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m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m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m³。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较2023年略有增加,用水效率却稳步提升。
在水源结构方面,非常规水源供水量持续增加,成为一大亮点。2024年,全国供水总量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2.5%,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占4.3%,较2023年有显著增长。这表明我国在拓展水源渠道、优化水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旧突出。地区间水资源量差异显著,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成趋势,典型经验涌现
在污水处理领域,绿色低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地污水处理厂积极探索节能降耗、高效减污的新路径,涌现出一批典型经验。
北京市高碑店再生水厂作为国内最早建成的超大型污水处理厂,通过应用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热电联产技术实现绿色低碳运行,并首次实现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消化液脱氮中的规模化应用,有效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北京市酒仙桥再生水厂、天津市张贵庄污水处理厂(一期)、无锡市太湖新城污水处理厂、杭州市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等通过工艺运行优化,实现了高效脱氨除磷,并借助智能控制显著降低了能耗物耗。其中,杭州市余杭污水处理厂(四期)在优化工艺后,出水水质稳定达到高标准,能耗较之前降低了[X]%。
部分污水处理厂在碳源利用和药剂优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企业生产废液作为碳源协同处置,替代传统碳源投加,既实现了减污降碳,又降低了处理成本。重庆市长滩污水处理厂通过优选药剂及智能控制,成都市锦江区第九再生水厂通过设备改造及智能控制,均实现了节能降耗。
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则积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该厂开展设备节能改造研究,优化污泥脱水机房离心机冷却系统及制药系统,提高了药剂溶解度和配药效率,降低了污泥处置成本;进行低氨氮厌氧氨氧化中试研究,与传统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相比,节约了碳源、降低了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还搭建了多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如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机房管理系统、Rf-TP智能加药系统、智慧用水管理平台、数字水务平台、污水处理能效Y3系统以及污水厂智慧管家等,实现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有效提升了减污降碳综合效能。
水资源保护:多方举措,成效初显
为加强水资源保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节水方面,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深层次变革。水利部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累计建成1763个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45个节水型城市、2.1万个节水型工业企业。全国用水总量总体稳定在6100亿立方米以内,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在河湖保护治理方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成效显著。断水百年之久的京杭大运河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断流26年之久的永定河实现全年全线有水,白洋淀水域面积保持稳定。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区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深层地下水人工回补扎实推进。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万平方公里,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水利部还推进安全河湖、生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创新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国31个省区市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村五级120万名河湖长上岗履职。国家层面建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七大流域全部建立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各地普遍建立“河湖长+警长”“河湖长+检察长”等协作机制,共同守护河湖生态。
未来展望:持续发力,守护水资源安全
尽管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对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和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未来仍需持续发力。
水利部门将继续加快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配置以及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等能力。进一步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加快形成主骨架和骨干输排水通道,积极推进重大结点工程建设,统筹省市县级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
污水处理行业也将持续向绿色低碳、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广应用更多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中水回用率,拓展非常规水源利用规模,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中科蔚蓝提醒您: 水资源安全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各方应积极行动起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水资源财富,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