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汛冬枯、北缺南丰。近年来,虽然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1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了“零增长”,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依旧突出,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
我国基本水情决定了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期存在。从地域上看,北方地区缺水状况尤为严重。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极大,但当地水资源总量有限,不得不依靠跨流域调水来缓解用水压力。南水北调工程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方调水788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85亿人,可北方部分城市在用水高峰期仍面临供水紧张的状况。
从用水结构分析,农业用水占比最大,约为全部用水量的62%。传统农业灌溉方式较为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尽管近年来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从2014年的402立方米下降到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0提高到0.580,但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业用水占比约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014年的58立方米降至25立方米,部分高耗水工业行业节水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但整体工业节水仍有潜力可挖。
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流、湖泊富营养化现象突出,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在一些工业集中的区域,如某些化工园区周边河流,由于企业违规排放含有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使得河流水质恶化,周边土壤也受到污染,不仅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破坏。城市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建设不完善,导致污水溢流现象时有发生,对城市内河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各地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新路径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各地纷纷采取行动,积极探索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的有效路径。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各地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平凉市通过强化考核机制,有效落实“三条红线”控制指标。2022年全市全口径用水总量2.80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6.7%和31.0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6,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同时,该市积极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通过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净化水厂等措施,减缓地下水位下降,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污水处理领域,各地不断优化处理工艺,推进节能降耗与资源化利用。北京市高碑店再生水厂应用污泥厌氧消化-沼气热电联产实现绿色低碳,并首次实现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消化液脱氮中的规模化应用;青岛市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团岛污水处理厂利用啤酒企业生产废液作为碳源协同处置,替代传统碳源投加,实现减污降碳。此外,多地还积极拓展再生水利用场景,北京市多个再生水厂生产高品质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生态补水、工业生产等;张掖市污水处理厂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建立再生水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水量调度和应急管理。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关乎国计民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目前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污水处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持续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水资源,让江河湖泊恢复生机,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咨询热线:1568439798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