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y News
在当下,水资源保护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持续增长,污水治理作为水资源保护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近期,从城市到乡村,从大型流域到小型湖泊,各地纷纷积极行动,多管齐下推进污水治理工作,为守护珍贵的水资源全力以赴。
天津市在于桥水库的保护工作上成效显著。于桥水库作为天津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围绕其生态保护制定了详细监督清单,对水质监测、周边污染源管控和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监督。此前,于桥水库北岸自然村和水库之间隔离不完善,存在生活污水流入水库的风险。纪检监察组紧盯这一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与属地制定科学隔离方案,既保障群众生活又防止水质污染。同时,推动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联动检查,强化周边村镇环境治理,落实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确保入津断面水质达标。如今,于桥水库全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部分点位达到Ⅱ类,综合治理效果持续向好。
然而,并非所有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都尽善尽美。2025年5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时发现,东营市对黄河部分河道管控不到位,存在诸多问题。在刁口河河道管理范围内,2023年4月黄河保护法施行后,仍有违法新建、扩建化工项目,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此外,还有企业违法堆存大量工业固废粉煤灰,无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严重污染周边环境。不仅如此,地方有关部门还违规为这些项目办理审批手续,节水工作也存在不实情况,如部分节水工程未按时投运,却虚报节水量。这一系列问题凸显了部分地区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治理工作中的短板与不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湖南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成绩斐然。2024年,湖南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8.6%,居中部地区第一;湘资沅澧四水干流监测断面连续5年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省内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现全覆盖,还出台了《工业废水高氯酸盐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地方性法规标准。在这背后,湖南各级政协持续发力,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省政协深入调研,围绕洞庭湖生态保护等议题召开多场协商会,广纳良策。各市州、区县政协也从不同角度积极参与,如长沙市政协针对高氯酸盐污染防治开展调研协商,常德市政协通过委员工作室助力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等,共同推动了湖南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湖北武汉,2024年全市湖泊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进展。用水总量控制在39亿立方米内,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为100%,非常规水利用总量达到5.30亿立方米,19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还实现了全市水权交易零突破。武汉在湖泊治理方面也成果丰硕,166个湖泊岸线稳固、面积稳定,水质稳中有升,优良水质湖泊数量增加,连续四年保持劣V类湖泊全面“清零”。通过出台综合治理方案,强化湖泊形态管控,推进湖泊生态修复,发力湖泊联防联控等一系列措施,武汉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四川省同样在水资源保护上积极作为。在若尔盖湿地,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后,湿地重新焕发生机,水鸟成群,波光粼粼。四川省政协在其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的协商研讨中,提出的5条意见建议均被国家相关部委采纳。宜宾市政协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委员大联动”品牌建设,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组织委员参与各类环保活动,助力宜宾市长江干流综合治理等项目列入全国EOD项目库,长江、金沙江、岷江干流(叙州段)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此外,各地在农村供水保障和水资源保护宣传方面也不遗余力。陕西省政协关注农村供水保障问题,针对农村供水存在的水量水质不稳定、分散型供水终端保障短板、水费定价和收缴困难等问题,提出统筹布局供水管网、配备专职管水员、实施水价补贴等建议。山东德州河务局联合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设置展板、播放视频、发放宣传彩页等方式,向市民讲解水法律法规,普及节水措施,强化沿河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山东中科蔚蓝友好提示: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水资源保护与污水治理工作任重道远,但只要各地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以及公众齐心协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积极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就一定能够守护好珍贵的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清澈的水流继续滋养大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更多环保新闻,关注中科蔚蓝,咨询热线:15684397985